来源:全国商报联合会
7 月 26 日,全国首个 100% 绿电直连的零碳产业园 ——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在山东东营正式启动建设。
这一总投资超百亿元的 “绿色巨无霸”,不仅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布局零碳制造的标志性项目,更标志着我国重工业城市绿色转型迈出关键一步。
技术突破:重构能源供应范式
100% 绿电直连的革命性实践
区别于传统园区依赖公共电网的模式,该产业园通过 “风光耦合 + 构网型技术” 构建独立能源系统:
风光发电:依托东营丰富的海上风电和光伏资源(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 67%),通过专线 “点对点” 直供园区,年供能超 8000 小时,完全替代化石能源。
储能调节:配置大规模储能系统(如宁德时代自有储能技术),将不稳定的风光电力转化为可调度电源,无需火电调峰即可满足工业生产的稳定性需求。
绿电追踪认证: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从发电端到用电端的全链条绿电溯源,为产品赋予 “绿电身份证”,直接满足欧盟碳关税等国际标准要求。
源网荷储一体化闭环
园区集成 “电源侧(风光发电)— 电网侧(智能微网)— 负荷侧(工业用电)— 储能侧(调节系统)” 四大环节,形成能源生产、分配、消费的自我平衡体系。
这种模式使绿电消纳率接近 100%,较传统园区减少输电损耗约 8%,同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15%-20%。
产业重构:千亿级锂电全产业链集群成型
动力电池制造的零碳标杆
一期开工的 40GWh 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是核心项目,采用全球领先的低碳工艺:
生产过程:从正极材料烧结到电芯封装,全流程使用绿电,较传统工艺减少碳排放超 90%。
产品竞争力:生产的电池碳足迹可精确量化至每瓦时,满足特斯拉、宝马等国际车企的零碳供应链要求,预计 2026 年出口占比超 50%。
供应链垂直整合的创新实践
宁德时代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号召力,吸引正极(湖南裕能)、负极(贝特瑞)、电解液(石大胜华)、隔膜(恩捷股份)等核心供应商 “入园”,形成 50 公里半径内的高效配套圈。
例如,石大胜华不仅提供电解液,还将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绿色电解液,推动产品碳强度再降 25%。
这种 “链主企业 + 配套集群” 模式,预计 5 年内形成千亿级产值,彻底改变东营 “油城” 的产业基因。
东营时代锂电池绿色智造基地项目(一期)效果图。(图片来源:东营市垦利区委宣传部)
区域价值:重工业城市转型的东营样本
能源结构的颠覆性变革
东营因油而兴,传统能源占比长期超 70%。该项目的落地,标志着东营正从 “黑色石油” 向 “绿色电力” 转型:
绿电消纳:产业园年消纳绿电超 50 亿千瓦时,相当于替代标煤 150 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 380 万吨,相当于种植 1.2 亿棵树。
新型电力系统试点:结合国华 1000MW 海上光伏、华润 800MW 渔光互补等项目,东营正构建 “集中式基地 + 分布式集群” 的多元能源网络,为全国能源型城市提供转型模板。
经济动能的结构性转换
项目一期投产后,预计带动就业 2400 人,税收 12 亿元,拉动 GDP 增长 1.5 个百分点。
更深远的是,通过 “零碳制造” 品牌效应,东营正吸引新能源装备制造、氢能等新兴产业集聚,计划到 2030 年形成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,使服务业占比从目前的 40% 提升至 55%。
全球坐标:中国新能源话语权的战略支点
应对碳关税的破局之举
欧盟新电池法规要求 2027 年起披露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,而东营产业园生产的电池可提供权威绿电认证,直接突破贸易壁垒。
宁德时代计划通过该基地,将欧洲市场份额从 2024 年的 28% 提升至 2027 年的 40%。
零碳技术的全球输出
该项目集成的风光耦合技术、绿电溯源系统、智能微网解决方案,已被纳入中德、中欧绿色合作清单。
例如,德国巴斯夫集团正与东营洽谈合作,计划在欧洲复制 “绿电直连 + 零碳制造” 模式。东营时代零碳产业园的破土动工,不仅是一个项目的落地,更是一场能源革命、产业革命与城市革命的开端。
它以 “绿电直连” 为支点,撬动重工业城市的低碳转型;以 “零碳制造” 为纽带,重构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价值分配。